英語自學中心

       Home    Instructor    Introduction    Contact
 

 

Culture Talk 1


Culture Talk 2


Culture Talk 3


Culture Talk 4


Culture Talk 5

    Culture Talk 5 - Intercultural Comparison in Higher Education
 

 

Summary 中文摘要


Cindy: Dr. Leibowitz
可否請您自我介紹,談談你的背景跟旅行的經驗?

Dr. Leibowitz: 我的名字是Jami Leibowitz, 我主修人類學,擁有人類學博士學位,以前的研究興趣是在醫療人類學(medical anthropology),現在則是跨文化的人類學研究。我是美國人,我祖先來自東歐,有部分的猶太血統。關於旅遊的經驗,這是我第一次到來亞洲,台灣,非常有趣。在這之前,我到過東歐,而且花了一段時間在羅馬尼亞。

Cindy: 我知道你有教授Global Understanding Project 這門課程,你之前也跟很多其他國家的學生連線接觸過,你可否談談在這些學生當中,他們如何看待世界?這當中,你有沒有在學生身上發現一些共同點或是相異之處?

Dr. Leibowitz: 事實上, 我們很驚訝的發現這當中有很多共同點,學生在來上課之前,會覺得要跟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接觸,一定非常不一樣,但是我通常都鼓勵我的學生除了了解彼此的相異點之外,可以看看有沒有什麼共通之處。例如,我發現學生們對於家庭的看法其實很相近,也許不同文化的家庭組成不同,但是大致上學生們對家庭的關心,認為家庭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是一樣的。另外一各相同點是,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態度跟想法是相近的,例如大學生活不只是課業上的學習,社交生活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等等。

Cindy: 那可不可以舉各例子說明一下,哪些國家的學生在哪些觀點上面,有著共同的觀點?

Dr. Leibowitz: 嗯,我的課程現在跟柯基斯坦(Kurdistan)進行視訊連線,在連線之前,我的學生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不多,甚至不知道它的地理位置,覺得它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。當進行連線時,當地的學生問我的學生關於社團派對等等一般大學生會討論的話題,這是一樣的地方。另外一個例子是馬來西亞,當連線的時候,討論到關於家庭婚姻等議題,發現兩邊的學生很多意見是類似的。另外一個例子是俄羅斯,連線的時候討論到單親媽媽獨立撫養小孩的議題,兩邊的學生發現很多看法是一致的。

Cindy: 另外一個問題是關於教於體制,我們有些學生可能將來有出國唸書的打算,你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?

Dr. Leibowitz::我發現最大的不同一點是,在美國每個人都可以進大學,而在其他地方,我發現很多學生是需要通過考試,才能有機會進到大學就讀。在美國大學學費很昂貴,有時候,也限制了學生的選擇。另外一點,是大學的課業,美國學生大概修18-20不等的學分,一周大概是有六門課,但是在一些國家,學生一周大概有十到十二門課,課業比較繁重,學生們也被要求努力在課業上求表現。而在美國的大學生則是比較自由,他們可能課後去打工賺取學費,這是我發現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。

Cindy: 妳有跟很多來自不同國家大學生連線的經驗,在學生們彼此連線溝通的過程中,你有沒有發現任何的困難之處?

Dr. Leibowitz: 嗯,我們每學期的課程會跟三個不同國家的學生進行連線,有時侯,學生才剛剛適應對方的時間,沒多久,馬上就得換跟另外一個國家連線了。對他們而言,他們最大的不適應是對於時間的概念。例如,我們有跟中國連線,他們的學生每次總是會提早15分鐘等我們,而我美國的學生則是時間到了才出現,有時後學生會有缺席的狀況,有時候會遲個幾分鐘才開始。我們在北京的夥伴因此有一點沮喪。另外一個例子是跟秘魯(Peru),他們的學生總是晚到15分鐘,結果這次換我美國的學生開始覺得不耐煩! 另外,學生們都需要透過電子郵件跟他們的夥伴聯繫,美國學生會認為跟夥伴們信件聯繫也是他們的責任之一,但是有時候其他國家的學生,卻不見得常常回信,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回信,我的學生會感到沮喪。這時候,我必須向美國學生解釋,對方不一定是不願意回信,而是也許有些地方的學生上網不方便,所以才沒有立即回信。另外,上課的時候,學生會透過即時聊天的系統跟對方溝通,學生會遇到不清楚對方訊息所代表的意思,這時我也必須幫忙學生,幫他們解釋。

Cindy: 這樣的溝通和解釋,你認為是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嗎?

Dr. Leibowitz: 當然,同一個字,每個地方用法都不一樣。學生們必須透過不斷發問澄清弄懂對方的意思。這也是學習的過程,他們必須了解不懂的文化如何用某一個字。為了要弄懂對方的意思,他們必須學會放慢說話的速度,透過面對面的肢體動作來幫他們達成溝通。另外,不同的地方學生口音不同,一開始學生會反應不懂對方的口音,我會鼓勵他們要有耐心,到學期末一定能聽懂不同地方不同的腔調。事實上,ECU的學生大部分都來自於北卡羅納州,他們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其他外地的口音,這也是我們推行這項計畫的原因。我們期望透過跟外地的接觸,讓學生能有更多機會跟說著不同腔調英文的人多交流。只要能專心的聆聽,一定能聽懂對方的英文。

Cindy: 最後一個問題是為輔大的學生而問的,如果學生想要增進對全球化的了解(Global understanding),除了來修這門課之外,你可不可以給予其他的建議?

Dr. Leibowitz: 當然,旅行。多出去旅行可以擴展視野。在日常生活,可以多看國際新聞,假如你認識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,多跟他們聊天。敞開心胸,跟對方聊天,多問問題。問了問題,你就可以得到新的資訊。除了修這門課之外,我相信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跟外國的朋友取得聯繫,我認為取得人際間的互動是除了觀看國際新聞之外的好方法。來自媒體的資訊也許不全然正確,透過一對一的人際互動,你可以更清楚更認識另外一個國家。你可以透過網路,跟其他國家的人聊天。在台北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人士,也可以多認識,分享不同的看法等等。

Cindy: 謝謝Dr. Leibowitz接受我們今天的訪問。

Dr. Leibowitz: 謝謝。